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電 題:專家稱競爭中求雙贏是務實的中美關系出發點
閆曉虹 尚紅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創造歷史”的奧巴馬當選為美國史上首個非裔總統。在奧巴馬歷時頗長的競選征途中,盡管中美關系并未成為大選辯論的議題,但關心中美關系后布什時代走勢的中國專家學者仍一直密切注意著兩位候選人在此問題上的公開表態,并稱競爭中求雙贏是務實的中美關系出發點
在論者紛紜的觀點中也可看到一個有趣現象。一方面,普遍共識是中美關系不會因總統的黨派屬性、個人喜好而有太大改變,未來四年無論誰當政,美國的對華政策都不會有太大變化,選舉后出于戰略需要和經濟利益,美國必然會保持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最近的七任美國總統基本上都保持了這一政策導向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不在少數的論者又希冀新一屆的總統能在中美關系間歇性震蕩與歷史問題上有所突破,最好出現如“尼克松震蕩”(Nixon Shock)那樣的奇跡,為中美關系的向前發展增加新的亮色,特別是在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穩定世界經濟需要多方合作,而崛起中的中國更是可以借重的支撐角色。所以論者寄望中美互信,成為戰略盟友。
來自中國社會調查所的專家表示,在我們一廂情愿地做出美好預測之前,不妨看看美國方面對中國角色的定位。奧巴馬在二00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的民主黨初選辯論中說,歐洲是美國長期可靠的盟友,日本多年來是美國在亞洲的出色盟友。世界的引力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中國正在崛起。中國既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我們的競爭者,他也在日前談及如何看待中國角色時稱中國為其“strategic competitor”。而美國的戰略學家們則嘗試將中國視作“負責任的利害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 holder),希望中國主動承擔起“應盡責任”,改變以往作為落后國家被動跟隨的地位。也就是說,無論中國如何強調“和平”,試圖在國際舞臺上運用傳統的韜晦之策,尋求其發展空間,作為核心價值與美國有著本質區別的人口大國,在自身經濟總量迅猛發展的今天,業已成為世界事務中越來越具影響力的一極,從而不可避免地構成了對美國的挑戰。
這位專家稱,奧巴馬對中美關系的定位并非他的原創或首創,而是其前任們的延續,后者在推進中美兩國關系向前發展時,也有著同樣的本位利益。這顯然與我們奢望的“突破”論有些距離。不過,中美之間存在大量共同利益的事實,也必然會使兩國的戰略競爭在“面和”的氛圍下,能夠運用智慧,尋求雙邊利益的最大化,找到各自拓展的空間。事實上,中美雙方有此共識,已經是兩國之福、世界之福了。從奧巴馬的競選政綱來看,他目前宣示的政策重點是恢復美國的經濟,進而穩固業已動搖的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論其實質仍是難脫競爭二字。只是,在全球化的時代,美國要做到這一點,勢必需要外部世界的合作,尤其是經濟仍然保持健康增長的中國。
故此,專家強調,我們一方面可以宣稱中美關系是大家公認的目前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但為中國之計,務實的中美關系出發點應該是少一些玖瑰色的空想,多一些如何在競爭中求雙贏的思考,這樣才不至于被動。完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