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近日越揭越多的內地游客購物懷疑受騙事件,令香港旅游業面臨空前的“誠信危機”。《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認為,如果向剛旅游業仍然依靠旅游業議會的自律機制,只作出一些無關宏旨的修修補補,根本不能扭轉旅游業“欺客”、“宰客”的歪風。特區政府應全面檢討香港旅游業存在的弊端,盡快成立專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承擔起監管責任,才能扭轉業內歪風,化解“誠信危機”。
正如央視記者指出,內地游客購物受騙,已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而是一個鏈條、一項系統工程。一間過去5年共接涉及騙客75 宗投訴的店鋪,居然可以轉名三次,泰然營業,繼續欺客,未受處分,足以說明自律機制形同虛設。因此,香港旅游業“欺客”、“宰客”的現象,絕非“只屬個別不愉快事件”,而是在某些層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旅游業的監管已經失控,特區政府不應回避問題,粉飾太平,諱疾忌醫。
社評指出,特區政府表示已要求旅游業議會將商戶扣分制納入商品說明條例,并對違規的店鋪加重扣分,以打擊不良銷售手法的店鋪及加強阻嚇作用。但現行扣分制過于寬松,形同虛設,首先是店鋪縱被投訴,只要向游客退款便不用扣分;其次是縱被扣分,被扣分數兩年后亦會撤銷,扣分制最終淪為“無牙老虎”。
社評表示,旅游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與香港的零售、酒店、交通、飲食和娛樂等多個行業息息相關。它的發展,既是香港綜合形象的體現,也影響整體經濟表現。對香港旅游業面臨的空前“誠信危機”,特區政府應以危機意識處理,若希冀靠修修補補“過關”,根本無助扭轉旅游業監管失控狀況,只會隱藏和遺留下無窮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