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CEPA)自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至今已3年了,對促進內地和香港的經貿發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促進兩地經貿快速發展
“CEPA的實施是件好事,內地投資環境日漸良好,俊和集團借此良機,獲得了迅速發展。目前集團在內地設有3個代表處及若干分公司,經營領域從建筑及房地產業正向醫藥、IT等行業拓展”,香港俊和集團呂浩然先生對記者說。
北京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06年上半年,香港累計在京設立企業8370家,實際投資76.8億美元,居來京投資國家和地區之首。投資領域涉及商務服務、房地產、電子通訊設備、住宿餐飲等行業。
目前,香港已經成為北京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2005年兩地貿易額達40億美元,同比增長94.3%。香港目前已成為北京企業在境外投資最多的一個地區。北京市商務局負責人說,北京市現在在香港設立的企業已達63家,涵蓋貿易、咨詢、計算機服務、中醫藥等諸多領域。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CEPA自2004年1月正式實施以來,一直保持暢順運作。3年來,共有超過1.3萬宗香港產品以“零關稅”優惠輸入內地,涉及的金額超過46億元。在服務貿易方面,有關公司在香港的資本投資額增加10億港元。CEPA實施的首兩年(2004年、2005年),為香港創造新職位約2.9萬個。
粵港合作是CEPA實施的典范。3年來雙方舉辦了物流合作洽談會、CEO論壇、專業人士交流座談會、粵企赴港上市融資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據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統計,3年來粵港進出口總額(含轉口)增長的速度很快,每年以凈增400多億美元的幅度增長,預計2006年可望突破3500億美元。
港商到廣東投資也持續增長,截至2006年6月底,在廣東投資的港資企業累計已經達到8.97萬家,實際直接投資累計達1088.3億美元。兩地還進一步攜手推進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擴大發展腹地。
服務業合作日益擴大
香港永久居民胡澄清2005年1月13日,從北京市東城區工商部門領到了在北京經營百貨、針織品、五金交電和工藝美術品的個體營業執照,成為了首個在北京領到個體營業執照的香港居民。
目前,香港個體工商戶北上內地創業的發展勢頭良好。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至2006年3月底,已有2040名香港居民在內地申辦成為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1.14億元人民幣。風味獨特的港式茶餐廳、設計新潮的美容美發店……香港個體工商戶的足跡遍及22個省份。
兩地服務業在CEPA框架下有更大的合作空間。目前有27個主要服務性行業,超過3000項服務性項目在內地順利展開,香港一大批專業人士在內地得到發展。
法律服務是CEPA中服務貿易開放的首批專業之一。CEPA允許在內地設立代表機構的香港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組織聯營。現有67間香港律師事務所在內地設有代表機構。
在視聽服務方面,CEPA鼓勵香港與內地發展合拍模式,在2004年和2005年,合拍影片共有64部。在CEPA允許下,現時已有3間香港公司獲準在內地經營電影院。港商還可以合資形式提供音像制品分銷服務。
互動交流增進溝通
從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到今天,CEPA給內地和香港帶來了雙贏。期間,兩地組織了一系列活動來推動CEPA的實施。
2006年9月香港中華總商會與北京大學首次合辦“中國國情研習班”,北大學者專程赴港授課,推動香港工商界及企業全面啟動和發展內地市場。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國內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海明表示,“中華總商會每年都組團到內地多個省市考察,并且接待內地的訪問團。”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部和中聯辦今年6月舉辦了香港投資推廣日,重點放在環渤海、東北及西北地區的1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積極向內地企業推廣拓展國際市場,宣傳利用香港作為“走出去”平臺的優勢,籌組參加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投資的推廣活動。
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表示,投資推廣署可為內地企業提供免費和一站式的服務,協助和引導內地公司在香港的整個投資過程。
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向記者介紹,2004年、2005年間香港特區政府積極開展在內地推廣CEPA的活動,先后在吉林、天津、重慶、河北、湖北等省市舉辦了“香港周”。
香港貿發局每年和內地省市建立密切聯系,舉辦一系列活動推廣CEPA落實。近幾年,有北京、山東、浙江、江蘇、河北、廣西等多個省區市政府組織到香港舉辦大規模經貿洽談活動。(趙 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