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北京率先發布貫徹落實“國11條”的具體辦法,提出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調整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結構,意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業內預計,兩會前后,還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臺樓市調控措施,調控“風聲”也將進一步從緊。但總體而言,政策調控不會突破國11條的范圍,而作為地方經濟支柱,房地產業也不會受到重力打壓;隨著政策逐步落地,房地產或將“利空出盡”,地產股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之后也出現了企穩跡象。
昨日,申萬地產指數回升逾2%,中小盤地產股又趨于活躍。而從北京版地產新政看,調控也較為溫和。多數內容是對之前政策的重復與強調,除了土地供應、二套房首付比例4成、營業稅5年內差額外,其他條款變化不大,都是現有市場執行政策的延續。
不過,新政對于投資性購房以及開發商捂盤的打擊力度依然較大。根據2009年出臺的政策,只要是改善性需求購房,就算是該家庭的第二套住房,同樣可以享受比照首次購房的優惠政策。而這次《實施意見》已經明確,即便是改善性住房需求,也將按照四成首付執行。而“四成首付”一直被業內認為是調控市場最厲害的殺手锏之一,這將有效地抑制投資性需求。
新政同時劍指開發商捂盤惜售。北京市首次針對開發商提出“三日內一次性公布房源”,這一旦嚴格執行,不僅有利于規范開發企業的銷售行為、避免人為操縱市場的行為,更有利于促進2010年度的市場供給,確保年度樓市走向的健康發展。
在保障房方面,北京的供應力度在一線城市中是最大的。根據北京市政府的規劃,北京在2009年和2010年的保障房供應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實際上2009年就已經超過千萬平方米;2010年,北京各類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新開工建設和收購各類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房新開工套數的50%以上。因此今年建設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量”的擴大將會彌補可能存在的“價”跌損失。
北京作為2009年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之一,此次打破沉默推出調控樓市的具體措施,將會對地方樓市調控起到示范作用。總體而言,各地陸續出臺的政策將圍繞“擴大供給、遏制需求”做文章,這對“保開工、擠泡沫”,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