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成才 畫
近日,杭州下沙金沙學校學生穿上了新校服,校服是家長掏錢買的,校服背后寫著大大的“杭州恒大建材市場”幾個字,還留了電話號碼。校長解釋稱,之所以印這個,一是為了防學生走丟,二是為了感謝建材市場對學校工作的支持,電話號碼是校長辦公室的。(10月29日《都市快報》)
現如今,眼球就是經濟,為了吸引眼球,各色商業廣告幾乎做到了無所不在。因此,假如你看到穿著統一印有“××建材市場”字樣服裝的小學生,那么,你大可不必認為這是建材市場在大肆雇用童工,這些學生很可能不過是穿著打有“建材市場”廣告的校服罷了。不過,當學生的校服也無可幸免地淪為商業社會中的“廣告版面”時,當校園甚至連校服也不得不向商業潛規則屈膝低頭時,卻實在令人嘆息。
畢竟,校園作為教書育人之地,理應與商業保持應有的距離,讓學生享有一片相對純潔和寧靜的環境,是校方的責任。商業廣告需止步校園,這本該是最起碼的共識和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商業廣告不僅堂而皇之地走入校園,甚至還無所顧忌地印上了學生的校服,如此過分和露骨,恐怕不能僅僅歸因于商家的能力太強,而更應檢討校方的失職。
然而,對于校服上“××建材市場”的字樣,該校的校長非但不以為然,反而還振振有詞,校服上的字樣甚至被校長賦予了“防丟”和“感謝”等美好的寓意。校長固然是巧舌如簧,但給出的理由卻實在是太過牽強。首先,假如真是為了“防學生走失”,也應該在校服上印上學校的名字,印上“××建材市場”來“防丟”實在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至于感謝建材市場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的說辭,倒是一句實話,不過,建材市場究竟給了學校工作怎樣的支持,以至于校方要感激到非在學生的校服上做文章不可?學校究竟得到了建材市場怎樣的好處,這背后究竟又有怎樣的交易?恐怕都應該公開明示才好,不是以一句簡單的“感謝”能說得清白的。
作者:武潔
![]() |
![]() |
![]() |
![]() |
![]()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