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女大學生在為家人選購新年禮物
寒假提前了。準備回家的外地大學生們,已經開始預訂車票。筆者最近在校園就返鄉情況作了問卷調查,在119份有效答卷中,外地生源學生94人,老師5人,校內職工20人。
過洋節只是圖個熱鬧
傳統春節更重親情
中國的春節在等待,西方的洋節也在招手。有趣的是,大學生們對前幾年被炒得火熱的過洋節現象,已是日趨理智了。大三學生小趙說:“12月的洋節,大多是商家在營造購物氛圍,追求時尚的人們在尋找一個歡樂的由頭。在中國,大家看重的還是傳統節日。所以,中國人寧可一路風塵,也要趕在年三十回家團聚。”
大二學生黃越說:“國家將端午節、中秋節等納入節假日,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的意義。”
我們的調查統計顯示,90%的被訪問者選擇寒假返鄉,其中70%是因為想念家鄉與家人,23%的人認為春節應當和家人團聚。71%的人主要以和同學、親友聚會的方式度過寒假,9%的人選擇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10%學生因打工、考試不回家
過節首選年夜短信、同步視頻
在10%的不回家人群中,40%是因為需要在北京打工賺錢,33%是因為交通不便,20%是需要補習或準備考試。在對待大學生留京的態度中,只有40%的家人表示同意且支持。
有一個女生去年春節期間在商場里做促銷打工,20天賺了1160元,自己留了三四百元,其余的都給了家里長輩。她說這是第一次賺錢,相當開心,雖然沒回家,但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家人。
答題者中,都表示在佳節沒有親朋好友的陪伴,會感到很孤單、難受。新年鐘聲敲響之際,年夜短信是很多人的首選,而網絡在線觀春晚、和親人同步視頻,也是廣大留京同學的選擇。
99%不贊成為了事業犧牲家庭
認為兩者兼得是最好的
答題者99%都不贊成為了事業而犧牲家庭,認為“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同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如果能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兩者兼得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表示了家鄉在自己心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他們看來,家鄉代表著溫暖、歸宿和根,是生活的動力源、心靈的避風港,有父母、親人、朋友,有最純真的年華、最美好的記憶、最難以割舍的情感。
在主觀題中,很多人說,這次沒機會回去,下次補回來。當代大學生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在追求家福親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學生 黃曉琴)
![]() |
![]() |
![]() |
![]() |
![]()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