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次貸風暴和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形成傷害,但美國商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多諾霍一月八日上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商會年度記者會上預言,今年美國經濟將緩慢增長。他認為,美國經濟“也許在今年下半年會恢復以往的增長勢頭”。圖為托馬斯·多諾霍在接受記者提問。 中新社發 邱江波 攝
|
中新網1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1月21日發表題為《美經濟堪憂衰退將降臨》的評論文章說,美國經濟有可能“盛極而衰”,而后果必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盛極而衰”,指的是經濟行將出現衰退,至少有可能是“溫和的衰退”,但出現上世紀三十年代那種“大蕭條”的機會則不大。
文章原文摘錄如下:
美國的經濟衰退,大約不可避免地會降臨了。以下幾件最近發生的事可資證明:其一,一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布什會晤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要沙特促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向市場供應更多石油,以壓抑油價。布什警告說:“高油價可能損害消費國經濟”,又指“高油價給美國經濟造成困難”。其二,美國財長保爾森一月十一日呼吁“救市”,宣稱“任何一攬子刺激措施應立即付諸實施”。其三,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一月十日承認美國經濟轉差,暗示將大幅減息以刺激經濟。
美國經濟執世界經濟之牛耳長達數十年,三十年來是世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以目前的情形看,美國經濟有可能“盛極而衰”,而后果必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美國的“盛極而衰”,指的是經濟行將出現衰退,至少有可能是“溫和的衰退”,但出現上世紀三十年代那種“大蕭條”的機會則不大。“盛極而衰”可以想象為從上坡路到如日方中,然后開始進入下坡路。美國經濟發展的這一大趨勢,現時似乎已成定局。
衰退似乎難以避免
不久前,《華爾街日報》詢問五十二位著名經濟師的意見,結果,認為美國經濟在未來十二個月(可視作二○○八年)出現衰退的機會高達百分之三十八。調查數據還顯示,二○○七年一月時,經濟界人士估計的衰退機會已達百分之二十,其后有所起伏,但自六月開始這一評估趨勢就一再上升,到十一月時達百分之三十二,十二月又升至百分之三十八。但是高處未算高。前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在十二月初接受CNBC電視網絡采訪時表明,他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機會,已由數月前的百分之三十增加至目前的百分之五十。
進一步說,美國經濟可能在二○○八年陷入衰退,已是各方的共識。例如,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也認為,美國經濟衰退似乎已難以避免。巴菲特又預言,由他掌舵的投資旗艦巴郡轄下的零售業務,○七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將出現倒退。任何一國一地,零售業的興衰榮辱,便是該國或當地經濟表現的晴雨計。巴菲特還指出,倘若失業人口大幅上升,將產生骨牌效應,影響其它行業,屆時,美國經濟衰退就正式降臨了。
此外,一些美國證券大行也都有美國經濟行將衰退的預測。舉例說,摩根士丹利及美林證券十二月中發表研究報告,均指美國經濟二○○八年有陷入“溫和衰退”的可能。大摩的報告稱,二○○八年美國經濟可能全無增長,同時,金融財務環境更為緊張,資本開支弱勢持續蔓延,環球增長亦告放緩。美林的報告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美林更預測,美國經濟二○○八年全年增長大約只是百分之一點四,“溫和衰退”堪稱將成定局。
資本市場地位下降
美國經濟○八年會陷入衰退的趨勢,還可以由股市看出。去年十二月初的數據顯示,截至○七年九月止,美國股市的市值,已由占全球股市市值的百分之五十二(二○○一年的比率),大幅下跌至百分之三十五。而且,這是最近十七年來的新低。股市雖是虛擬經濟,一天上落幾個百分點是“司空見慣平常事”,但美國股市市值這樣大幅度的減少,顯示美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導地位正不斷在下降。對此,當然也不宜作過度的聯想。正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還有三斤釘”。領導地位雖有下降,惟仍處領導地位,只是股市市值差距縮窄,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力有所減少。
美國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比率的下降,除了說明美國經濟的不振和資金流入的減少,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它國家或地區的股市表現甚佳令市值不斷攀升之故。其中最主要的是歐洲股市、“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的股市。以中國A股而言,二○○六年升了一倍,二○○七年又升五、六成。
次按危機打擊巨大
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誘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擇其要者如下:其一,次按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十分巨大,涉及的金額相信已經超過一萬億美元,聯儲局也不得不注資金融業,以紓緩次按的壓力。其二,樓市拖累,此情形已延續多年,證券行雷曼兄弟認為樓市不景至少還會持續兩年,到二○一○年才有可能出現轉機。其三,油價高企。國際油價○七年曾升近每桶一百美元,全年上升百分之五十八,踏入○八年,油價已升破每桶一百美元。美國不愿在本土開發新的油田(目的是保存資源),又要大量存儲戰略石油,美國是世上最大的用油國,巨額進口高價原油,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其四,長期貿易逆差和經常賬赤字,對經濟也是不利因素。近期美元貶值使美國出口增加則是難得的好消息。其五,伊拉克戰爭使美軍泥足深陷,伊戰所消耗的八千億美元無疑也是經濟損失,而且,至今仍不知何時可劃上句號。
以上這些都是長期因素,絕非短期個別事件。美國經濟的“盛極而衰”,可以形容為“積勞成疾”,美元的弱勢也由此而來。
但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經濟巨人”的地位不變。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十三萬三千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比排名其后的日本、德國、中國、英國這四國的GDP總和還多出一萬億美元(相當于排名第十的俄羅斯GDP)。美國盡管是“經濟巨人”,但其經濟衰退,對本身和全球經濟都不是好事。面對美國經濟衰退,各國各地就只能自求多福了。(黎再發)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