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不如外出打工”
新發地市場統計中心主任劉通也印證了蘇蕊的說法。
劉通從養殖場了解的情況是,大部分養豬戶反映,日子不好過,虧損經營。
4月14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平均價是5.6元/斤,價格比春節前還低。新發地商戶滕明榮是豬肉批發大戶,每天銷售2000斤左右的豬肉,大概合10頭豬。在她印象里,現在的豬肉價格是近幾年同期最低的。這兩天,稍微回升了,大概能達到5.8元/斤左右。
蘇蕊身邊還發生了一件事。去年冬季,河北廊坊的一家農戶養了3窩小豬,到現在,由于豬生病,只剩4只。“大家都說,養4頭豬還要占用1個勞力,到頭來,4頭豬都養大了,賣出去也就能掙1000元,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呢。”
多種原因導致肉價低
到底什么原因導致虧本?
“豬太多了,供過于求。”蘇蕊回憶,國家從2007年和2008年調整政策,給養豬戶補貼,這樣很多人都去養豬,造成豬源太多。
還有一個原因是養豬成本過高,比如玉米飼料價格漲了,“去年一斤玉米也就五六毛錢,現在是九毛錢”。
反過來,市場需求也不高。蘇蕊說,原來好多工地大量買豬肉,因為農民工是豬肉的一個大消費群體。但現在好多農民工都不出來打工,所以消費需求也下降不少。他回憶起2005年,“那會兒買豬肉吃的人多了去了,現在沒多少人買豬肉”。
“飛跌”后可能“飛漲”
新發地市場統計中心主任劉通憑借自己多年來對市場變化規律的觀察,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前幾年都是暖冬,今年北方地區遭遇極端寒冷天氣,一些仔豬生病,成活率低,這樣就有可能影響到后續市場的供應,一旦需求放量,供應量很難跟上。”他說,如果很多養殖戶因為今年跌價放棄養豬了,有可能造成豬肉行業重新洗牌,豬肉價格會因量少從肉價低谷開始飛漲。
劉通說,目前,養豬大戶扛過去了,但是許多散戶措手不及,小豬凍病的多,散戶都“卷簾子了”(行話:不養了)。
豬肉價時高時低局面,最終傷害的是養豬農民的利益。
出欄時間避開低谷
豬肉價格漲跌背后有何邏輯?有關部門如何調控豬肉價格?
“豬肉價格經歷了2006年的最低谷,今年成為4年來新低。”北京市農業局畜牧處處長梅克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多年的市場動態來看,豬肉和大白菜不同,一般一個周期達到三四年。今年豬肉價格再遇低谷,一方面是產能過剩,也就是豬場太多,產豬太多,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以來的疫病過多,存在養豬戶拋售豬的現象,拉低了市場價格。
農業部發布價格監測,4月份第一周,生豬價格繼續下降。全國活豬平均價格9.43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9%。全國豬肉平均價格16.34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9%。與去年同期相比,活豬、仔豬和豬肉價格分別下降11.0%、20.8%和9.0%。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