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經驗和現實條件帶來信心
雖然當前形勢嚴峻,但中國經濟并非第一次經歷類似情況。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過不少波折起伏,但每一次困難的磨礪,都會使經濟實現新一輪平穩快速發展。
“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與現在非常相像,當時中國經濟也非常困難,可是我們不但走出來了,而且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碧崞甬斍暗膰H金融危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提醒人們注意十年前中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經驗。
回顧歷史,1997年年中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經濟也正是一派繁榮。第二年經濟增長率回落到7.8%,出口出現負增長。然而,中國政府果斷采取擴大內需措施,興建大批基礎設施,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為新一輪增長夯實了基礎。
統計顯示,2000年中國經濟增速就回到8%水平,2003年開始連續五年兩位數加速增長,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穩定持續快速增長的時期之一。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由世界第六位躍居世界第四位,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由世界第八位升至世界第三位。
“眼前的這場危機比十年前要嚴重,但我們的物質基礎也比十年前雄厚,有更強大的科技實力,經濟也更有活力,政府的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升,我們完全可以渡過難關。”姚景源分析。
中國經濟已經今非昔比。GDP總量已超過25萬億元,財政收入6萬億元左右,外匯儲備近2萬億美元……這一切,使得政府宏觀調控擁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中國經濟有著應對短期波動的物質實力。
中國科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支撐產業結構升級的實力。企業在科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七成以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六研發投入大國。
中國經濟更具活力。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逐漸建立,一批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正在形成;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創造了68%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銀行業資產質量提高,已股改國有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河南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標本”。高起點的技改、高水平的創新,使得這個昔日瀕臨破產的老國企形成了整套現代化制造體系,能夠自由掌控生產工期。這里的工地如火如荼,車間晝夜忙碌,有著“全球罕見的春風暖意”。
此外,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以“大部門體制”為突破口的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年初拉開帷幕,這次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改革,將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今年的經濟形勢變化很快,但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也越來越及時而有針對性。從現實條件看,中國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有基礎也有空間!北本┐髮W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指出。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