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上下同欲”還體現在中聯重科與CIFA現有管理團隊關系上。據了解,中聯重科比較認同CIFA現有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而中聯重科最后在招標中的勝出,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兩個企業管理團隊的相互認同。坊間一個未經印證的傳說是CIFA公司CEO在分別征求管理團隊成員的意見時,他驚訝地發現所有的成員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聯重科。而中聯重科整合國內企業的一個不二法門也是信任目標企業的管理團隊,通過達建不同方式的共同利益平臺,將團隊的利益引導到企業發展的目標上來,在融合中整合。據介紹,CIFA管理層在本次交易前有少量的期權,在此次交易前結清后,他們愿意將這部分期權兌現的收益以相同的購買價格來和中聯重科一起參與購買CIFA的股權。而中聯重科也正在和共同投資人一起研究適合CIFA的管理層激勵約束機制。
遠慮已決,近憂幾何
不少機構投資者也對中聯重科收購完成后財務安全表示擔心。但記者的采訪發現,雖然CIFA收購以及一系列的國內收購將導致中聯重科資產負債率的上升,但上市公司的財務仍然十分穩健。一方面,公司的負債多為三年以上中長期負債,短期償債壓力不大。另一方面,公司的營運現金流充裕。中聯重科財務部經理孔純良介紹說:“事實上,公司下個月將用賬上閑置的現金主動提前償還部分銀行負債來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根據公司目前的產銷規模,我們的帳面現金控制在8到10個億的范圍之內比較合理,如果我們不提前還款,我們年底帳面現金可能達到20個億元左右。”
對于更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收購后的整合和財務風險也許只是企業的遠慮,這筆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當期收益影響如何,則更是關注的焦點。
與大多數跨國購并當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的情況不一樣,公開材料顯示,中聯重科此次收購當期即增厚企業收益,根據公司提供的模擬財務報表,假設CIFA于2007年1月1日起合并報表,收購后即可增加上市公司凈利潤8000多萬元,相當于增加每股收益0.11元。“由于此次收購不增加股本,收購并表后會增厚中聯重科業績。”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給出了十分明顯的肯定,“2008年,CIFA凈利潤按國內會計制度折算后可望增長25%以上,扣除新增利息后,達到1.3億元左右,對中聯的投資收益貢獻7800萬元。”
不過,區區7800萬元的收益,相對于這一收購的長期戰略價值以及中聯重科本身強大的盈利能力來說,確實有些微不足道。因此,大部分的機構給出的結論是“收購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長期盈利前景,”但當期收益的影響有限。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