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二日電 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今日啟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最近在接受此間媒體專訪時呼吁,中美兩國應加強對話,創造有利的中美雙向投資環境,應避免不適當擴大投資審查范圍,美方的政策和規定不應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構成明顯歧視。
張曉強說,近年來美國政府基于本國利益的需要,制定或修改了一些針對國外投資的法律和法規。例如,總統布什今年七月簽署的《二00七外國投資和國家安全法案》,強化了對外投資并購關鍵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的安全審查,強調了對外國國有企業的審查。
考慮到中國企業所有制結構的現實情況及對美投資的重點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后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面臨著一些新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美方的政策和規定不應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構成明顯的歧視。
為創造有利的雙向投資環境,張曉強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重要投資信息通報制度。雙方可應對方要求,通過所指定的具體負責人及時向對方通報各自投資政策的重要變化,通報一些重要投資項目的情況,交換彼此的意見,并向有關企業反饋有關信息。
二、雙方可應對方的要求,就對方關心的投資項目涉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行為進行解釋,并聽取對方的意見。在必要情況下,雙方可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專項討論,并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
三、美方應對投資審查的范圍做出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對危害國家安全也應清晰界定,應避免不適當地擴大審查范圍,也應避免對國有企業的投資構成歧視。
近年來,中美相互投資保持了一定規模,取得了一定發展,但是與兩國的經濟總量相比,兩國相互投資的規模并不高,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二00六年,美國對華投資為六十五點五四億美元,僅占美國對外投資的百分之三;中國對美國投資為一點九八億美元,僅占中國對外投資的百分之一點一。
張曉強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美兩國企業對在化工,醫藥,機械,航空,電子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具有很大的興趣。因此,中美兩國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為雙方企業擴大相互投資創造有利的環境非常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