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國投資者呈現年輕化,中等收入人士為主體,投入資金30萬元以下占七成,他們認為牛市尚未結束,普遍謹慎樂觀,近2/3的投資者預測股指將繼續上行。
這是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和證監會投資者教育辦公室昨日聯合發布的第二期中國證券投資者調查結果勾勒出的投資者“素描像”。
調查顯示,股票資產占比在50%以下的投資者占六成以上。也有近四成投資者在股市中大膽投入,18.98%的投資者拿出家庭金融資產的51%-80%投入股市,17.22%的投資者甚至拿出80%以上資金以求一搏。從入市動機來看,64.61%的投資者投資目的是為了使財富較快或迅速增長。投資者多采用匯總媒體信息與自己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投資決策。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董事長陳共炎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按季定期進行全國范圍內投資者的綜合調查,不定期組織證券市場相關熱點專題調查,以月為單位,編制并發布投資者信心指數,量化投資者的心態和預期變化。
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8268份,有效問卷為18095份,綜合有效回收率高達99.05%。證監會信息中心、本報中證網等5家單位獲優秀協作獎,銀河證券等4家單位獲優秀組織獎。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第二期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調查分析報告》,70.89%的投資者對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較為認同,但有51.06%的投資者認為,對短期內推出創業板還需論證。
2007年八成以上投資者實現總體盈利,其中1/3投資者盈利超過50%。
2007年年末股市調整令投資者收益明顯縮水,盈利者縮至五成。
截至1月末,絕大多數接受調查的投資者認為未來6個月市場不會面臨較大風險。近2/3的投資者預測股指將繼續上行。認為牛市隨時可能終結的投資者比例為9.64%,較上次調查的5%上升了近一倍。54.46%的投資者表示愿意嘗試港股投資。品種選擇上,投資者對藍籌、國企的偏好分別達到41.41%和32.69%,排名前兩位。
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股票是其在家庭總資產中占比最大的理財產品,比例高達39.05%,屬于第一金融資產。其次為存款和國債,共占11.44%,基金和房地產資產收入占比分別達到6%多。
2007年入市投資者中,34歲以下投資者比例上升到23.3%。而在2000年及以前,34歲以下投資者只占7.7%。
2007年入市投資者中,來自國有單位的投資者增長明顯,在職業類別中占比近半。
調查顯示,在股市投資3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接受調查者總數的3/4,中小投資者仍占股民絕大多數。
有81.18%的投資者認為中資股回歸是宏觀調控的需要,而認為中資股回歸能帶來更多投資機會的股民僅有11%。
對海外中資股回歸的影響,59.59%的投資者認為會導致A股平均價格回落。
47%的受訪者持有權證的時間不超過一天,權證參與者最看重的是權證T+0的交易規則和高風險高收益的投機價值,兩項的復選比例分別為46.88%和46.68%。47%的受訪者持有權證的時間不超過一天,權證參與者最看重的是權證T+0的交易規則和高風險高收益的投機價值,兩項的復選比例分別為46.88%和46.68%。
25.37%的投資者能夠承受的最大虧損是30%,24.64%的投資者能夠承受最大20%的虧損。10.14%的投資者選擇“決不割肉”。
政策風險以73.98%的比例被投資者看作是股市最需要警惕的風險因素,其次是市場波動風險和上市公司經營風險,比例各為54.81%和48.46%。
對于投資港股的資金來源,51.43%的受訪投資者將賣出部分A股投資港股,23.94%的投資者欲將銀行存款解凍追加投資,15.31%的投資者希望將基金、債券等轉為股票投資。
半數接受調查投資者將港股投資比例控制在20%以下,投資比例介于21%-50%的投資者比例也高達33.95%。
對于創業板,65.15%的投資者最關注上市公司質量優劣;其次是關注上市公司治理,比例為14.4%。
1/4接受調查的投資者表示會積極參與創業板,過半數投資者表示先觀望,不忙做出反應。
對2008年的預期收益估計,76.23%的投資者預期收益在10%-60%,只有8.82%的投資者預期收益超過100%。
對2008年的預期收益估計,資金量在3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普遍預期為10%-40%,資金量30萬元以上投資者普遍預期集中在21%-60%。 (記者:申屠青南)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