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奶站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奶粉事件集中暴露了奶站的“泡沫”——過分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個別不法分子甚至墮落到草菅人命的地步。
奶站監管亟待加強,技術服務亟待完善。然而,要徹底撇凈奶站的“泡沫”,必須多管齊下,同時消除奶站背后的泡沫。
首先是“價格泡沫”。近10年來,我國奶業迅猛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空前激烈。為了迅速搶占市場,幾大乳品企業不時打起價格戰。消費者當然樂意。可是,一斤奶比一斤水還便宜,喝著就不那么塌實了。說牛奶有“價格泡沫”,是說在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這個價格低于真實的價值,如此廉價的牛奶很不正常。
低價路線靠什么支撐,只有在各個環節壓低成本,包括壓低奶源價格。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力量與千家萬戶分散的奶農直接對接,就在各地建設奶站,更多的是支持經營大戶建起了奶站,奶站收購奶農的牛奶送到企業。乳品企業是龍頭,奶站是龍腰,奶農是龍尾。頭往哪里擺,后面往哪去。“龍頭”都不顧那么多了,作為“龍腰”的奶站順水推舟,降低質量標準,不難想象。
其次是“致富泡沫”。“家有兩頭牛,富得直流油”,誘人的口號在奶業發展初期,確實得到了驗證。可是,隨著更多農民迅速加入養奶牛的隊伍,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企業“牛”起來了,之前的承諾打了折扣,遇到銷售淡季,壓級壓價。奶農受氣,致富愿望落空,甚至賠本,有的奶農倒奶殺牛。
奶業“泡沫”,是在我國奶業超常規迅速成長中產生的,相信隨著乳品產業的成熟和市場秩序的好轉,牛奶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生產經營行為都將得到規范。
然而這些“泡沫”提醒我們,要保障奶業持續健康發展,除了切實加強質量監管,還應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內部和諧共贏的發展機制。“公司+農戶”在我國許多產業都非常成功。可是,牛奶不同于糧食、水果,對產業化的依賴度非常高;也不同于豬牛羊,有了奶就必須擠,擠出來就得馬上加工,時效性極強。任何技術上的障礙、利益上的糾葛,都會給公司或農戶帶來很大損失。契約沒有彈性空間,公司和農戶的合作因而脆弱。因此,當前應當支持“公司+基地”、“公司+小區”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戶走合作發展的路子,養“合作牛”、“股份牛”、“小區牛”,或者鼓勵乳品企業自建奶牛基地,推進奶牛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政府可以利用良種補貼、保險補貼等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導。(張 毅)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