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7日電 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27日強調,中國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盡管面臨許多困難,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堅持應對氣候變化決心不動搖,行動不松懈。
于慶泰27日舉行吹風會,介紹中國政府26日公布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及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他強調,這是中國政府自主確定的目標,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重視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愿。
于慶泰指出,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人均GDP剛剛超過3000美元,4000多萬貧困人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階段;面臨著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保護環境、保護氣候的雙重挑戰。中國要實現自主確立的上述目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他表示,中國將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克服一切困難,盡我所能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希望各方對中國有合理的預期和客觀、公正的評價。
于慶泰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行動和顯著成效,強調從行動力度和實現的減排效果看,與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任何國家相比,中國都毫不遜色。他表示,五年GDP能耗降低20%。到今年上半年,已實現13%,經過明年的繼續努力,有望實現20%的目標,相當于減少排放15億噸二氧化碳。擴大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達到10%。
他表示,目前,中國水電、太陽能利用均居世界第一,風能居世界第四,并快速增長。植樹造林、增加碳匯:1980-2005年,通過造林、加強森林管理、減少毀林、實現減少排放約50億噸。農村沼氣達到2600萬戶,每年替代1600噸煤,減少排放4400萬噸。他表示,中國有信心實現自主確定的目標,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哈做出應有的貢獻。
于慶泰重申了中國對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基本立場:一是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形式上和實質上堅持發達國家減排義務和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的區別;二是要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應對氣候變化不能以犧牲發展、延續貧困為代價;三是堅持發達國家應根據歷史責任和現階段高人均排放,將率先減排、資金技術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于慶泰表示,中方愿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