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五委員支招“就業難”、求解“民工荒”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新春伊始,在東南沿海一工難求的同時,中西部勞務輸出地也頻頻告急,“民工荒”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焦點。與此同時,即將涌入就業市場的630多萬大學生,也讓“就業難”成為此間舉行的“兩會”的焦點話題。
11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邀請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世平、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北京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五位委員,就“促進就業”回答記者提問。
透析“就業難”
王健林指出,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于就業信息的不對稱!艾F在全國的就業狀況不清楚,究竟中國有多少失業率?究竟有多少人未能充分就業?或者大學生究竟有多少沒有就業?”
他認為,民營企業要為就業作出的第一個努力,應該是:為中央建立一個真實、公信力高、完全民營的包括大學生、農民工就業率的信息統計渠道,改革現在的就業統計制度。
張世平分析說,大學生就業難,除了有就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有就業能力、就業需求、就業趨向等方面的不對稱。
“現在就業困難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本疤炜硎荆绾位膺@個矛盾,需要教育制度、就業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發生一系列的轉變。要把各部門的職能統一起來,齊心協力解決就業問題。
支招“就業難”
對于民營企業如何為大學生就業服務的問題,王健林表示,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要更積極地吸納大學生就業;此外,大學生也要改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的概念,如果愿意到民營企業去就業,路子會更寬些。
他還指出,在實踐執行當中,政府對就業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就業支持政策還不完全到位,“要有可執行的細則政策,而不是出臺一個文件”。
徐冠巨稱,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根本途徑。一個社會,創業者越多,整個社會生產要素的組合就越豐富,提供生產要素的就業行為就越容易,一人創業就能產生帶動一些人就業的效應。
“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要從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方面來推進。”張世平指出,要使教育的重點,更加體現目前現代化建設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加符合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她建議,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發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能方面的培訓。
張世平還表示,中小企業在安置就業方面,具有很強的吸納作用,要能夠從政策的傾斜上鼓勵中小企業給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途徑。民營企業也要逐漸提高就業者的收入水平。
求解“民工荒”
張世平指出,民工荒問題的出現跟收入分配低、企業勞動環境差、勞動強度高有直接的聯系,也與東部地區經濟回暖用工需求總量增加、西部企業員工工資大幅增加有關!敖鉀Q收入分配問題,對于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景天魁表示,用工荒提醒我們要把就業問題和國家的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聯系在一起來看。一方面,企業和政府要想辦法大量地組織農民工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另外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處于低端產業的企業產業升級;對國家未來經濟躍升有戰略意義的產業,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吸引企業向這些方向發展。
他說:“要引導大學生往高端產業發展,引導農民工向生活服務業發展。”(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