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中國光伏產業躍遷:從世界工廠到全球技術樞紐
中新社江西上饒7月14日電 (記者 龐無忌 李韻涵)位于江西上饒的晶科智慧大工廠被視為光伏行業的一個“超級引擎”。記者日前走訪這一工廠時看到,長達一公里的生產車間內,“人”并非主角。AGV無人小車(自動導向車)穿梭往來、機械臂伸縮移動、傳送帶滾動向前,組成生產的“主力軍”。
這座工廠覆蓋光伏行業從硅片到組件的全產業鏈,平均每天可以下線390萬片光伏電池片,平均每秒有45片光伏電池完成生產。

這樣的效率來自于技術革新。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高級總監魏添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持續的技術創新將會是中國光伏企業的一個“主旋律”。
20世紀90年代,中國光伏企業憑借顯著的制造成本優勢,迅速打開國際市場,中國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的“制造工廠”,但核心設備、原料等卻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隨著企業的不斷技術攻關,近10年來,中國光伏產業逐漸從“并跑”成為全球技術的“領跑者”,光伏企業的全球化也邁入“2.0時代”。
畢馬威中國客戶和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托國內強大的研發與供應鏈體系,中國光伏企業從初期的“產品出海”向“生產、服務及供應鏈出海”延伸。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有望持續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深耕的目標市場。
魏添指出,到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將進入TW(太瓦,1太瓦等于1000吉瓦)時代,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太陽能裝機將維持雙位數平穩增長。晶科能源正在進行全球化的升級,特別是在海外目標市場尋找合作伙伴,將中國的技術、管理優勢與當地企業的資金和市場優勢等結合起來,共同發展。
他透露,晶科能源已在馬來西亞、越南、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投資設立制造基地,并在德國、巴西、日本等國建立本地化營銷和服務網絡。

中國各大光伏企業也紛紛在全球投建生產基地。今年6月,隆基綠能宣布與印尼國家石油公司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建設印尼先進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該工廠年產能預計達1.6GW(吉瓦)。今年5月,紅太陽新能源與尼日利亞某集團正式簽署卡諾(Kano)州600MW(兆瓦)光伏組件工廠整線建設協議,這是尼日利亞首條本土化光伏組件生產線。去年12月,晶澳科技宣布擬投資建設阿曼年產6GW高效太陽能電池和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投資總額近40億元人民幣。去年7月,TCL中環稱,擬在沙特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光伏晶體晶片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20.8億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從提供產品到供應鏈出海,中國光伏產業角色正逐漸從世界工廠向全球技術樞紐轉變。
江立勤表示,未來中國光伏企業預計會選擇將部分制造產能遷往歐洲,同時一些企業也會選擇出口光伏設備、硅片整線項目及相關服務到歐洲,結合當地政策助力歐洲自建本土產能;中東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陽光資源和當地經濟轉型的政策驅動,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戰略的重點區域之一;東盟各國近年來積極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預計未來東盟國家新能源建設將繼續吸引中國光伏企業目光,推動當地光伏全產業鏈發展。(完)

- 專題:活力中國調研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8日 21:35:02
- 2025年07月18日 19:51:54
- 2025年07月18日 19:45:33
- 2025年07月18日 17:13:30
- 2025年07月17日 20:15:12
- 2025年07月17日 20:03:26
- 2025年07月17日 19:54:15
- 2025年07月17日 16:08:11
- 2025年07月17日 15:13:11
- 2025年07月17日 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