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增長6%,完全有可能”

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在哪?
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帶來了一份“穩增長”相關的提案。
林毅夫表示,過去外國機構等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向來是偏低的,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情況是高于其預測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會這樣。“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的增速可能降至4.8%,我覺得就低了,今年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長?!绷忠惴蛘f。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從何而來?
中國發展有“兩大優勢”
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優勢——“后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在他看來,不管國際形勢如何演變,中國只要保持定力、對未來有信心,利用好這兩大優勢,經濟發展還是可以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相對較高的速度上的。
首先,作為一個處于在追趕階段的國家,中國有“后來者優勢”,這是中國發展很重要的空間所在。在一些傳統產業領域,中國與世界前沿還有差距。林毅夫表示,比如在法蘭克福工業展上,每個展廳幾乎都有中國產品,但不少產品跟德國、瑞士、日本等國還有很大差距。差距就代表著增長空間,可以繼續利用引進、消化、吸收作為創新的來源。
另外,就是在新經濟領域的“換道超車優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性是有很多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很短:只要12個月、18個月,產品就能迭代,它們的研發投入是以人力資本為主的。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人力資本非常豐富。在這種短研發周期的新經濟領域,包括數字經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的,而且,中國還有國內大市場的優勢,產業門類在全世界最為齊全,把這些優勢利用好,中國就有了換道超車的優勢。
今年經濟增長6%,完全有可能
林毅夫表示,過去外國機構等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向來是偏低的,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情況是高于其預測的,今年的情形可能也會這樣?!氨热纾簢H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的增速可能降至4.8%,我覺得就低了,今年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6%左右甚至6%以上的增長?!绷忠惴蛘f。
2020年,中國經濟受到疫情沖擊,增長率降低到2.3%,去年有反彈的部分。只要提振信心,利用好有利的條件,“刨除反彈部分以后,今年的正常(經濟)增長,個人認為是完全有可能達到6%左右的”,林毅夫表示。
信心提升是個正向循環。他指出,人們看到中國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的空間,就會去投資。有了投資就能夠創造就業,就業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費也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都增加經濟就會活起來。
“穩增長”的關鍵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四季度GDP增速降至4%。2022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在哪?
林毅夫指出,經濟增長主要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在這方面,中國有“后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此外,在經濟周期下滑時,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也有發力空間。
從財政政策來看,林毅夫指出,中國儲蓄率占到GDP的逾45%,民間的儲蓄多。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政府負債相對較低——現在中央和地方的負債加上地方投資平臺等等占GDP的不到60%,而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普遍超過100%。
而且,中國的政府負債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絕大多數是用來做投資的,是有資產的,而其他國家的政府負債絕大多數是用來支持消費的,消費完了就沒了。如果把資產計算入內,中國的凈負債比現在的名義負債率還要低,所以仍有相當大的財政的空間。
此外,林毅夫指出,政府投資的領域也十分廣闊。首先是基礎設施,比如:新經濟、5G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早在十幾年前,在4G的投資網絡鋪開以后,出現了很多創新的機會。阿里、騰訊、京東、滴滴等平臺的出現就得益于此,相信在5G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會帶來這樣的機會。此外,在綠色能源、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廉租房、城中村改造等多領域都有投資機會。
從貨幣政策來看,林毅夫表示,貨幣政策當然要審慎,但也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隨著經濟周期波動,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有下調的空間,此外,利率也有下調的空間。
應該允許地方政府有一定赤字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林毅夫指出,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因為此前規定地方政府不能有財政赤字。但是在推行逆周期的財政政策時,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經過投資平臺舉債來實現,造成地方隱形債務杠桿率高等問題。
不過,林毅夫表示,中國總體負債率是不高的,而且中國地方的負債絕大多數是用來投資的。地方投資平臺最大問題在于短債長投。投資在周期較長的基礎設施領域,但是靠的是向銀行貸款,期限較短,所以就有期限不配套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林毅夫指出,既然地方執行財政政策的功能,而且投資的是長期項目,那么就應該在制度上與之配套。
現在有一些變通的辦法,但從長期來看的話,應該允許地方政府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有赤字財政。在需要進行逆周期投資的時候,只要經過合法的程序,應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并計入赤字當中。這樣,地方政府能夠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些政策做得好的話可以消除經濟增長瓶頸,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一石二鳥。
作者:龐無忌 王世博 石睿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3日 20:01:57
- 2025年04月13日 20:00:49
- 2025年04月11日 08:59:56
- 2025年04月10日 11:22:07
- 2025年04月10日 11:20:43
- 2025年04月10日 11:06:06
- 2025年04月10日 11:02:18
- 2025年04月10日 10:28:19
- 2025年04月10日 10:16:35
- 2025年04月10日 09: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