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特區邁上新征程之際,深圳的產業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外貿加工企業龍頭富士康將工廠遷出、中信證券為代表的高端金融服務企業,卻紛紛將總部遷到了深圳。三十年來經歷了蛙跳式演進的深圳產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轉型提升?
“新興產業將是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鄙钲谑形瘯浲鯓s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圳去年8200多億元的生產總值中,四大支柱產業就占總量約60%,在新的發展時期,四大支柱產業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深圳已正式出臺了新能源、互聯網、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的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預計這三大產業在2015年將實現6500億元的產業規模,形成3000億元的增加值。
深圳本地一位城市規劃專家指出,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及文化四大產業仍將作為支柱產業繼續發展,而新能源、互聯網、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則是在國家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結合深圳的產業及發展實際提出的,未來也將成為深圳新的支柱產業。
縱觀三十年來深圳產業的發展歷程,深圳產業結構以“三來一補”為起點,經歷了蛙跳式的演進,高新技術迅速崛起,持續增強經濟與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產業逐步升級或轉移,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新的經濟形態不斷產生,目前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高新技術產業、比較完善的金融產業、連接國際輻射內地的物流產業、與科技金融緊密結合的文化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而新能源、互聯網、生物醫藥三大產業近年來也取得長足發展,對GDP的貢獻越來越大。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協調化、高端化、總部型、低碳化、集群化成為深圳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達志指出,今年7月1日起,寶安、龍崗兩區納入特區范圍,深圳進入大特區時代。但是,三十年的“一市兩制”管理格局下,關內外的產業格局差異非常大,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關內,已基本步入“后工業化時代”,而關外仍停留在簡單的“加工貿易時代”,“大特區”背景下,深圳必須在關內外協調化發展的基礎上,走高端化、效益型、集約化發展道路,提高產業內涵及核心競爭力,才能繼續充當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也正因為如此,在富士康工廠搬遷問題上,深圳市政府沒有表現出強力挽留的態度;相反,對于像中信證券、國銀金融租賃之類的金融服務業,以及騰訊、阿里巴巴之類的高科技企業,深圳市政府則極力招攬!暗投水a業遷移,把土地和資源配置給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四大支柱產業及三大新興產業多輪驅動,符合城市發展的規律,也是深圳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庇嘘P城市規劃專家指出。記者 時娜
![]()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