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縱深
去年賺了錢 產地紛紛擴大種植規模
“去年行情好,種辣椒很賺錢。”石柱椒農孫家龍告訴記者,去年鮮椒的收購價達到4元/公斤,讓很多椒農都嘗到了甜頭。孫家龍表示,村里的辣椒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三成多,已經達到1500畝左右。椒農向學奉也表示:“今年肯定增產,連我自己都多種了10畝!笔苯忿k主任周洪表示,以石柱為例,預計今年產量比去年增加近10萬噸。但他預計今年鮮椒的價格將有所走低,但是能上2元/公斤。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綠豆身上。在綠豆主產區黑龍江大慶市杜蒙縣。該縣農業局副局長表示,很多農民將原本種玉米的地騰出來種了綠豆,到十月份新豆上市時,該縣綠豆預計產量能達到2萬噸左右。比往年要增加0.5萬噸。
專家聲音
產銷環節過多 供求信息傳遞失真
“其實各個環節的人都被自己騙了,因為沒有規范的估價。只要有一個誘因,到消費者手中價格就會成倍數的增長。”重慶工商大學教授姜維以辣椒為例進行分析,椒農認為今年辣椒減產了一點,應該多賣點錢,但是不知道該多賣多少。到收貨時,椒販聽說今年辣椒減產,但他也不知道減產會對價格造成多大的影響。于是市場中的某個人開始心慌,擔心收不到貨,大口“吃”。其他販子發現有人在大口進貨了。怕自己收不到,紛紛搶購。這就給農戶一個錯覺,辣椒價格今年會猛漲,收購價就提高了。椒販收椒時看貨源緊俏,也覺得辣椒價格會漲得更“兇”,一級批發商的賣價就提高了。于是“辣椒價格會猛漲!边@一信息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被放大,最后就造成這樣的結果。
“若此時再加上有投機者惡意囤貨,這個信息就會更加不真實,價格被放大得更為嚴重!苯S表示,因為辣椒、大蒜、綠豆等不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高了后,老百姓選擇少吃或不吃,消費立刻減少,批發商手中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于是失真的價格就會回落,甚至跌破它的真實價格。
姜維認為,解決的方案有兩個,一是政府介入,組織農戶直接與零售市場對接,農戶能第一時間真正地獲得準確的市場價格,同時,也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信息被失真的可能性。另外,避免壟斷,只有競爭者越多,市場的價格才會在博弈的過程中回歸真實。
管理部門
全市大檢查 暫未發現漲價“黑手”
昨日,記者從市物價局檢查分局了解到,重慶物價、工商和商委三部門聯合,于近期對全市農產品市場進行了大規模檢查,目前反饋的情況顯示,在我市暫未發現有操縱農產品價格的幕后推手。
據市物價局檢查分局介紹,大型糧油批發市場檢查了兩家:盤溪和沙坪壩糧油市場。全市40個區縣中,目前已有南岸、巴南、萬州、梁平、綦江、江津、璧山、潼南八個區縣反饋了檢查信息,均未發現有故意操縱市場的行為。
檢查分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重慶大蒜和綠豆基本靠外調,辣椒有2/3靠外調,要想操縱價格很難。另外,操縱價格的幕后推手必須大規模把控供銷網絡,但重慶本地的批發商規模都不大。以辣椒為例,一年批發200噸的批發商,在盤溪已算大戶,難以操縱市場。(首席記者 羅恒 記者 薛哲 實習生 吳京俁 張寶元)
![]() |
【編輯: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