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1日電 今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工程院聯合舉辦的再制造技術與經驗現場交流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朱高峰、裝甲兵工程學院院長徐航等領導出席會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市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再制造相關企業代表共220余人參加了會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強調,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形成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轉向機、發電機共23萬臺套的再制造能力,并在探索舊件回收、再制造生產、再制造產品流通體系及監管措施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解振華表示,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已取得積極進展,再制造理念逐漸被社會接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自動化納米復合電刷度等關鍵技術優于國際先進水平,發布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標志。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落實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從加強宏觀指導力度、深化試點示范、加強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完善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加強宣傳培訓等方面來推動再制造產業健康發展,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
再制造是指對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解振華指出,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是實現經濟與環境資源效益雙贏的重要方式。如與廢舊零部件直接回爐相比,再制造可節約成本50%,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具有良好的節能節材效益,可實現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 |
【編輯:陳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