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此前曾警示庫存過大是產能嚴重過剩的信號,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人不愿面對現實。現實是什么呢?現實是目前的庫存確實過多,帶來的潛在風險很大。
不過,對于是否庫存過大,目前還有不小爭議,不斷有人三番五次地跳出來強調庫存處于合理狀態、可控范圍。但理性的部分廠商覺得,廠家加上經銷商倉庫里趴著近200萬輛還不叫庫存過大,那肯定更有問題。
不管是1:1合理,還是1:1.5合理,經銷商的現實情況是滿坑滿谷的庫存車(除了部分德系車型的經銷商),部分自主品牌經銷商的壓款高達幾千萬,隨時有破產的危險。經銷商出問題了,廠商能獨善其身嗎?不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們不希望這成為市場下行的導火索,市場健康發展才是王道。
筆者近日曾與日本和歐洲企業交流日歐當地市場的庫存情況,這兩地車企高管的看法是,日本和歐洲的庫存都會在1個月以內,不會超出1個月。如此看來,盡管有爭議,但至少目前庫存不可能是合理范圍。
目前的庫存情況與2004年非常相似,當時行業的年中庫存處于1:2的狀態。后來,市場急轉直下,價格戰此起彼伏,消費者觀望情緒嚴重,廠家及經銷商苦不堪言,市場脫離健康發展軌道的后果是市場及售后市場的完善進程被大大延緩。
按照“亞市指數”顯示,目前處于合理庫存的經銷商比例已經從年初的72%下降到現在的51.25%。也就是說,約有一半經銷商的庫存都不合理,可能超出了承受范圍,這帶來的后果無非兩個,一個是大量滯銷,廠家產能過剩,甚至開工不足;另一個是經銷商扛不住破產。
無論哪個結果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囤積庫存,化壓力為動力,獲得意外收獲那只是個案,是大家共同編織的謊言,那是不顧風險的莽撞冒險。無視庫存過大的風險,那是要吃大虧的。(楊開然)
![]() |
【編輯: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