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十月十五日電(記者孫兆震)一九四九年從大陸運抵臺灣的河南省古文物共四千九百九十九件,計有銅器、陶器、玉器、織錦、編磬、書籍、甲骨等七大類。這批古文物對傳播與弘揚河洛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河洛文化與臺灣”今天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來自臺灣的“河南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委員楊祥麟先生在會上介紹說,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為不使之落入日寇之手,將河南博物館所藏珍貴文物由開封運至武漢,后又從武漢運到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戰爭又起,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河南古物共三十八箱被從重慶運至臺灣,由“歷史博物館”陳列展出。
楊祥麟先生稱,這些古代文物的所有權仍屬于河南省。“河南省運臺古物監護委員會”一九四九年成立,于鎮州為主任委員,閆振興為會長,并于一九九三年成立河南古物清查小組,一九九六年開始古物清點工作,一九九七年清查竣事,并出版了《河南省運臺古物圖錄》及《甲骨文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