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圣誕禮物是原子彈 2001年11月09日 09:22
聲明:本版文章之版權屬于原作者及原刊載媒體,如轉載請與原刊載媒體聯系,謝謝合作。 雖然離圣誕節還有一個來月的時間,但美國人已經在擔心:今年的圣誕節恐怕不好過,因為,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爭什么時候結束,看起來還是遙遙無期;美國國內面臨的核、生、化恐怖威脅卻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比一個嚇人。 原子彈可能成為“圣誕禮物” 就在美國五角大樓內部郵局的兩個信箱11月6日也被證實遭到了炭疽襲擊,而連制造“炭疽恐慌”幕后黑手的影子都沒見著的時候,美國媒體又傳出更加驚人的消息:拉登的恐怖組織打算把原子彈當成今年的圣誕“禮物”送給美國人! 美國媒體稱,根據美國諜報機構最近竊聽到的拉登“基地”組織在加拿大一名成員的電話,拉登計劃于今年的12月25日圣誕節之前,用“非常規武器”向影響美國經濟的目標,比如說大型核電廠、大橋或者水庫等發動大規模襲擊,從而達到使美元崩潰,徹底打跨美國經濟的目的。這一情報與美國中情報局去年竊聽到的一名“基地”成員的電話內容驚人地吻合。在中情局特工去年竊聽到的那個電話里,恐怖分子在電話中提到用“廣島”(Hiroshima)對付美國,這似乎說明恐怖分子可能擁有原子彈,并要用原子彈對付美國。更可怕的是,美國情報人員上周末再度截聽到恐怖組織的電話,有人在通話中使用密碼多次提及將會有“大事件”發生! 拉登手中有核武嗎 其實,恐怖分子可能要用核武器對付美國的報道,最近幾年來屢見報端。 1999年,一份阿拉伯語報紙就曾刊出消息稱,本·拉登花3000萬美元和2噸鴉片從俄羅斯車臣分裂分子手中換得了20枚俄制核彈頭!雖然這一報道的真實性就連該阿語報紙都表示“尚待考證”,但該報卻強調說,自從九十年代以來,拉登一直致力于四處搜羅核原料,并且公然表示,獲得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讓真主的敵人不寒而栗的宗教職責”。2001年11月1日,美國?怂闺娨暸_也報道說,恐怖分子極可能已經擁有核輻射裝置,并可能取道中美洲,從美國和墨西哥邊界偷運進入美國,這一威脅遠比古巴導彈危機更嚴重。 官方的機構也一改平時斷然否認核威脅近在眼前的說法,不得不正視現實。聯合國核武器監察官員11月1日發出警告說,西方國家現在遭受恐怖分子核攻擊的可能性,遠比“9·11”事件發生前大得多!國際原子能機構主任巴拉迪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稱,這倒不一定非得指恐怖分子擁有核武器,因為恐怖分子很有可能采取核輻射污染的形式或以核設備為襲擊目標,所以國際社會決不能掉以輕心。11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日內瓦舉行了特別會議,專門討論如何應付恐怖主義核威脅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主任巴拉迪直言不諱地說,雖然恐怖分子擁有核武器是一種世界末日的景象,但是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核攻擊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他本人并不希望散布核恐慌,但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因為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掌握的情況,國際核設施的保衛相當薄弱———在前蘇聯地區,對核材料管理的法規還不夠完善;在美國,核電站周圍的防衛措施相當不力。對此,美國政府官員也坦率地承認說,恐怖分子可能會在常規爆炸物周圍安裝含有放射性核材料的裝置,以再次攻擊美國,這種武器通過最初的爆炸和隨后的污染會導致大量人員死亡。 “自由女神像”是下一個目標? 除核恐怖威脅外,美國對可能再度發生的生化和常規恐怖威脅也不敢掉以輕心———更大規模的生化武器的威脅不是不可能發生的。11月3日出版的意大利《共和國報》披露,伊拉克一名前特種部隊成員指證說,拉登曾在伊拉克境內設有訓練營,專門訓練“基地”組織成員駕駛飛機和劫持客機,學員中還有女性,所以下次執行自殺式恐怖襲擊的有可能是女殺手。此人還透露說,1998年年底,一名伊拉克外交人員曾在巴基斯坦邊界與拉登會面。據說,伊拉克還給了拉登一噸炭疽菌。 重要橋梁可能成為目標。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格雷.戴維斯11月1日突然宣布,美國執法官們掌握的“可靠證據”表明,恐怖分子可能會把加利弗尼亞州的4座大橋作為襲擊目標。這四座大橋包括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和海灣大橋,洛杉磯港的文森特·托馬斯大橋以及圣地亞哥的科洛納多大橋。據說戴維斯州長接到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份情報稱:“有不明組織將襲擊西海岸的大橋。這些恐怖組織將在11月7日之前,在交通高峰時刻在這些大橋上制造恐怖事件。” 標志性建筑是恐怖分子最愛。作為美國標志性建筑之一的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在“9·11”的火光中灰飛煙滅,美國人不免又開始為代表美國精神的標志———自由女神像提心吊膽起來。美國反恐怖戰略顧問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世界警察首長協會年會上警告說,自由女神像極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下一個目標。協助美國政府進行反恐怖研究的美國防務集團有限公司專家杰夫·貝蒂在會上說:“我個人認為,自由女神像將會是恐怖分子的下一目標!敝劣诳植婪肿訒x擇何種方式進行襲擊,貝蒂指出,運輸卡車可能會成為恐怖分子實施新的恐怖襲擊的首選工具。他解釋說,卡車可以在任何一個居民區或者是商業區穿梭來往,車載炸藥的隱蔽性強,車體體積龐大,造成的破壞力嚴重。 試驗表明:生化攻擊美國并不難 面對真真假假撲朔迷離的恐怖威脅,美國政府和民眾實在不愿意草木皆兵,但也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核恐怖威脅聽起來似乎太過于聳人聽聞,但有的美國專家認為,不排除拉登組織的極端分子通過兩個渠道取得原子彈的可能性。其一是趁擁有核武器的鄰國巴基斯坦出現動亂時,越境奪取;其二是在阿富汗自行制造。美國政府擔心的是,巴基斯坦國內許多人支持塔利班和拉登;另外,放射性低的原料,哪怕是核電廠和醫療設施的廢棄材料,都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起來制成“臟彈”,安置在卡車或者集裝箱里,其放射性的危害也是極大的。而且,美國的10個主要核武器工廠不堪一擊,在模擬襲擊中,“恐怖分子”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從這些地方竊取到核原料。 面對可能發生的更大規模的生化威脅,美國政府同樣不敢小視。全國廣播公司11月5日在一篇特別報道中披露說,美國的生化武器研究專家小組早在冷戰時期就在全美各大城市進行過生化戰秘密實驗,檢驗在美國城市發動生化襲擊的可能性。他們進行實驗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紐約,裝扮成恐怖分子的專家在地鐵里把許多電燈泡悄悄地丟在地鐵軌道上。這種電燈泡看起來跟普通燈泡沒什么兩樣,但實際上里面裝滿了致命的生化病菌。果然,沒有任何人發現這些丟在地鐵軌道上的電燈泡,當地鐵壓碎了燈泡之后,致命的生化細菌就被釋放出來,并且被往來的地鐵以及乘客帶往全市。在新澤西,專家們又裝成普通乘客,在美國大城市上空釋放出細菌云團,結果是數百萬人可能在一夜之間死去…… 專家們在全美各地進行試驗的結果只證實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在美國發動大規模的細菌戰不是難事!遺憾的是,專家小組的這一秘密實驗結果和建議采取的防范措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得到各方的重視,從而釀成如今的炭疽恐怖。 美國嚴密布防 針對近在眼前的核武器和正在面臨的生化恐怖威脅,美國各方現在正在采取積極的措施。 美國的核電站已經采取多種保護措施。美國最大的核電公司———恩特基(Entergy)公司透露,在聯邦政府發出新的恐怖襲擊的警告后,美國國民警衛隊已經派兵部署在該公司南部三個州的核電廠,到現在為止,該公司建在阿肯色州、路易斯安娜州、密西西比州的四座核電廠,外加在紐約州和馬薩諸塞州的三座核電站的安全保衛全部由美國國民警衛隊接管。除此之外,根據禁令規定,任何飛機不能飛近遍布全美的86座核電站附近20公里的地方。就連不受這一禁令影響的那些提供緊急服務的飛機的飛行航線,也需得到空管塔臺的特別批準。 針對生化威脅,美國政府于11月2日任命一名生物恐怖主義專家主管新近成立的防備公眾健康緊急事務辦公室,該機構具體職責是協調有關預防生物恐怖的工作,幫助監督疫苗的研制和生產。 針對常規的恐怖威脅,美國向公眾發布警告。不過,這種做法可能會招致批評,比如加利福尼亞州長關于金門橋可能遭襲的警告就被指責為大驚小怪,緊張過度。對此,戴維斯在美國有線電視網上對自己進行了辯護,他說:“我認為,恐怖分子如果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要來,他們就不會來了。我們不想只是救護傷員或者收尸,我們要防患于未然!泵绹鴩裥l隊、海岸警衛隊和加州公路巡邏隊奉州長之命加強這些橋梁周圍的安全防范措施。 秘密方案:保衛巴基斯坦核設施 美國一直擔心巴基斯坦的核設施或者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為此,巴基斯坦兩周前逮捕了本國的三名核武器專家并對他們進行了審問,其中一名核武器專家11月5日已經獲釋,據該專家的兒子證實說,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或者核原料決不可能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盡管如此,美國人據說仍在制定秘密方案,以便美軍特種兵在危機時能接管巴基斯坦的核武器。 最早拋出這一說法的是《紐約客》雜志,該雜志聲稱,美國的一支特別任務小組正與以色列突擊隊員一起訓練,一旦巴基斯坦發生政變、總統穆沙拉夫被推翻,這支突擊隊便可迅速接管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至少24枚核彈頭。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更是報道說,如果巴基斯坦發生暴亂,穆沙拉夫被親塔利班或本·拉登的勢力趕下臺,那么在“佩雷里烏”號攻擊艦上待命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5遠征部隊的2200名軍人,可能會受遣保護巴的核武器和核原料,以防落入拉登或其他恐怖分子之手。當然,巴基斯坦武裝部隊的某些單位肯定會對試圖控制這些設施的外國人進行抵抗。該周刊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與巴基斯坦發生交火事件可能對美國的核恐怖分子更有利。”(徐冰川) 摘自:青年參考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