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中國新聞社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首頁>>新聞大觀>>經濟新聞>>新聞報道

調整糧食戰略與國際接軌

2001年10月19日 15:26

  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消息:“入世”之后,中國的糧食戰略將不可避免地進行重大調整。糧食生產、流通和政策的重新規劃和選擇,又會給中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而深刻的影響。

  幾年前,美國學者布朗曾提出“21世紀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將給世界糧食市場造成重大沖擊”的驚世之言。一時間“誰來養活中國人?”成為一個令人恐懼的世界性命題,而爭論的結果卻是“無論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中國都不會出現糧荒。”果然討論才過去一兩年,中國的糧食就開始過剩了。

  這就是中國的“糧情”。專家指出,中國是糧食大國,糧食生產具有明顯的自給性,這造成了農民對糧食價格反應的某種遲鈍性,農民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盡管糧價低了仍然繼續種糧,這是中國糧食生產的特有現象。近20年來,中國糧食總產上升了0.8%,年均增產103億公斤,但糧食生產的潛力仍然很大。

  其次,中國農業的外貿依存度低,大致在10%左右,而國民經濟總體外貿依存度在35—40%之間,糧食的商品率僅為35%左右,受市場影響作用小,受世界市場的影響作用就更小,尤其是內陸地區。因此,即使加入世貿之后,中國完全有能力在糧食問題上做到總量平衡,提高其供給能力和綜合實力,并力求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份額。

  為應對“入世”,中國決策層對未來糧食安全和發展的戰略不僅已經確定,且已開始實施——即堅持總量、結構平衡;調整糧食種植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優質農業;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組織糧食生產和糧食經營,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并與國際接軌的糧食市場體系。

  今春,中國農業部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調減糧食播種面積,目前已初顯成效。據統計,今年夏糧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158萬公頃,下半年實施壓產玉米、擴種大豆,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被控制在1.1億公頃左右。專家推算,今年糧食將會減產200億公斤左右。總量減少有助于糧價的調整,從而有助于緩解入世的沖擊。

  與此同時,中國糧食的貿易格局也在進行調整。從走勢看,糧食生產和供給重心逐漸向中部和北方地區轉移,今后中部和北方地區生產的糧食將主要解決西部地區糧食缺口,而東南沿海地區的糧食需求將部分轉向國際市場。預計受種植結構調整和購銷政策的雙重影響,入世后,頗具優勢的粳稻產量將有所上升,出口增加。

  據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加快進行農業各類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以期規范和指導農民適應國際市場的規則和變化。農業部專家指出,其實加入WTO對中國的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實際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大,反而是國有糧食企業面臨的壓力最大。國企在內地市場和進出口貿易方面獲得的種種優惠政策將逐步取消,而真正要融入世界經濟,與國際接軌還得一番“修煉”。(靳亦文)

相關專題:入世后的中國百業


新聞大觀>>經濟新聞>新聞報道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分類新聞查詢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