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新聞大觀>國內新聞>新聞報道

兩會觀察:政協委員為農民增收減負呼吁

2001年3月11日 09:03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電題:政協委員為農民增收減負呼吁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七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接近百分之八,但九七年后,農民收入連續四年下滑,去年降至百分之三左右。

  為此,朱镕基總理在“十五”計劃報告中強調,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而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也積極為農民增收、減負問題獻計呼吁。

  政協委員俞祖彭指出,近幾年國家為城市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投入巨大,但對農村投入明顯不足,路、電、水、通訊仍是制約農業發展的基礎因素。他建議在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對規模經營的農戶和股份合作社給予專項扶持。

  香港正大集團總裁謝中民委員則認為,發展畜牧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

  來自廣東的謝明權委員指出,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鄉鎮結構臃腫,有的鄉不大,卻有大量的人吃皇糧,農民要養這么多人,怎能增收?他說,增加農民收入還要采取多種綜合性措施,比如科技部門怎么把科技盡快帶給農民,糧食流通領域如何進行引導等。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楊慶凱委員認為,減輕農民負擔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增收是為了減負,而減負也是為了增收。民盟界梁超然委員對此深有同感:目前農民負擔加重已成為各地農村的社會焦點問題,所謂“三提”——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五統”——教育附加費、計劃生育、民兵訓練、優撫、文化和交通等民辦公助事業籌款,以及農民還要承擔的農業稅、農村特產稅等都壓在農民身上,喘不過氣。減負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迫在眉睫的事情。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常委吳敬璉則認為,農民增收的途徑之一就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鄉鎮企業,把中國一點五億的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工商業來,從而增加農民對農村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使農業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這也是農業走向工業化的重要舉措。(完)




新聞大觀>國內新聞>新聞報道


滾動新聞 |新聞大觀 |中新圖片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影視 |中新出版品 |中新電訊 |中新專著 |中新英才 |聯系我們

新聞標題檢索:
主編信箱
中新網廣告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