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
![]() |
![]() |
|
美國僑報:中國“兩會”規劃新世紀發展藍圖 2001年3月3日 10:22 中新網北京3月3日消息:美國僑報今天發表述評稱,中國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九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將分別于5日和3日開幕。這是在新世紀中國召開的首次“兩會”,會議將著重審議中國第十個五年計劃(十五),規劃中國新世紀的發展藍圖,因此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動。美國華僑華人對“兩會”的開幕表示祝賀。 評論說,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明確提出了二十一世紀的三大任務,即:搞好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事業;推動和促進世界的和平和發展。這三大任務是相輔相成的,但發展是核心,正如鄧小平指出的,發展是硬任務。搞好發展,最終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有了完成統一大業和推動、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礎;而完成統一大業旣是一個強大的中國的根本基礎,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至于推動、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僅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也是中國對于世界和人類的義務和貢獻。中國的“十五”,是新世紀第一個五年計劃,毫無疑問,規劃好“十五”對中國完成二十一世紀的三大任務意義是深遠的。 中國對自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一個規劃是完全必要的,因為中國是個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方方面面都需要發展,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投入。這里就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問題,有一個優先發展的問題,有一個集中力量解決幾個國家重大項目的問題,等等。譬如中國制定了“科教興國”的戰略,國家就應該把較多的資金投入到科學與教育事業中去,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尊重和支持科學和教育事業;譬如中國的農業和農村問題無疑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頭號課題,因此中國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時候,在參加國際的經濟交流和活動中,就不得不優先考慮到廣大農民的利益,這是中國社會穩定的根本,是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又譬如開發中西部,不僅需要國家制定優惠政策,還需要國家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使得中西部的發展是扎實的,有重點的,從而是高效的,快速的。即使如防洪抗旱這樣的具體問題,也需要國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長江三峽和黃河小浪底工程這類特大型項目,如果沒有國家的統一規劃是很難想象得以順利開展和完成的。很顯然,決不能把制定五年計劃看成是計劃經濟的“殘余”,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綱,是中國發展藍圖的階段性目標。 評論指出,可以預期的是,推動完成統一大業將是中國“十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份。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統一問題實質上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不可想象一個分裂的國家是現代化的,是最強大的。因此可以說,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就沒有實現現代化;沒有實現統一就尚未成為世界上一流強國。中國要在本世紀前半葉完成統一大業,抓好開頭的五年非常重要。統一大業不可久拖,但也必須一步一步扎實地推動,從某種意義上說,統一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相信本屆“兩會”必將會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事業的發展。 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事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中國的作用和影響,從而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將是中國“十五”計劃中對外政策的核心內容。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需要世界,中國就將進一步融入世界,近日中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就是中國愿意接受國際的普遍原則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的明證。世界需要中國,因為這世界強權政治的殘余并未消除,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還在橫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義務、有權利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自己的貢獻。新世紀,和平與發展是主流,這與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是相吻合的。毋庸置疑,“十五”計劃中所闡述的中國外交方針將使世界更明確地聽到中國的聲音。 評論最后強調,新世紀啟元,萬象肇新。中國的“兩會”在這一歷史時刻召開,是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國華僑華人衷心祝愿中國“兩會”圓滿成功。 |
|||
|
主編信箱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