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唐山地震30年:地震遺址今猶在 園林城市新唐山

2006年07月14日 19:44

    7月中旬,游客在唐山市中心廣場認真參觀抗震紀念碑。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中國沿海工業名城河北省唐山市發生舉世震驚的7.2級、烈度11級的毀滅性大地震,24.2萬多人遇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個家庭全家喪命。30年來,經過10年重建、10年振興、10年快速發展,這座沿海工業名城以舉世震驚的速度重新屹立渤海灣畔,發展成為擁有700多萬人口的現代化新城。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7月中旬,兩名天真爛漫的唐山女童在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紀念館前玩耍。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發生毀滅性大地震30周年紀念日,在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這座沿海工業名城以舉世震驚的速度重新屹立渤海灣畔,發展成為擁有700多萬人口的現代化新城。始建于1986年、改擴建于1996年的抗震紀念館正進行裝修重新布展,以迎接抗震30周年紀念活動。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唐山七月十四日電 題:地震遺址今猶在 園林城市新唐山

  中新社記者 田冰

  唐山地震三十周年前夕,記者一行赴唐山采訪。

  抵達唐山市時,已是傍晚時分。來到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上,華燈初上,人群熙熙攘攘。市民來此納涼、消閑。紀念碑下,輪滑少年精彩而靈巧。幼童嬉戲追逐。路燈下,三五好友,席地而坐,悠閑地打著撲克。戀人們躲在角落,呢喃耳語。晚風拂面,爽心愜意。在射燈的照射下,三十米高的紀念碑顯得更加巍峨、圣潔。

  如果不是碑文的提醒,人們根本想不到三十年前那一場浩劫: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人正酣睡,萬籟俱靜。突然,地光閃射,地聲轟鳴,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建設夷為墟土,二十四萬城鄉居民埋于瓦礫,十六萬多人頓成傷殘,七千多家庭毀于一旦。此難使京津披創,全國震驚,蓋有史以來為害最烈者……

  記者到河北理工大學(當年的唐山礦冶學院)地震遺址參觀。這里原是一九七六年七月建成的圖書館樓,尚未使用即被震毀。四千多平方米現澆鋼筋混凝土柱基的圖書館樓,其閱覽室西部倒塌,東部震毀。書庫則向東北方向剪切移動1米左右,底層全部破碎,部分陷入地下。保留下來的這片廢墟現為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隨行當地人士告訴記者,唐山市區保留了七處地震遺址,這些遺址展示了當年大地震的慘烈程度。

  三十年轉眼即逝,如果不是幾處地震遺址提醒,人們怎么也不會想象出三十年前的悲慘一幕。

  采訪途中,記者看到一偌大的公園,這里原來是采煤塌陷區,后來又成了垃圾填埋場,當時污臭難聞,蚊蠅孳生。市政府建成了南湖公園免費對市民開放,現在這里花紅柳綠,翠鳥齊鳴,亭臺水榭,綠草如茵。二00二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二00四年又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大地震將整個唐山市區夷為平地。震后,中國政府組織二千多名城市建設專家和技術人員重新規劃設計,調集十幾萬人的建設隊伍參與施工,歷時十年,在一片廢墟上建起一座嶄新的城市。新唐山功能分布合理、市政設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環境清新優美,初步實現了“天藍、地綠、水清、居佳、城美”的目標。

  今天的唐山,街道兩旁樓房林立,綠樹夾道,人們穿著時尚光鮮。而“弘揚抗震精神”、“以藍色思路改寫煤都歷史”等標牌時時可見。在唐山,每一位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有著自己的刻骨銘心的痛,但他們更加豁達、開朗、熱心、平和。唐山人并沒有忘記那場慘烈的創痛,唐山人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告慰逝者,追憶恩情,構建未來。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