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部門將首次在青藏鐵路機車監控與管理中采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同時結合在全線采用的無線數字移動通信技術,對即將開通運行的青藏鐵路實現數字化的調度指揮與管理。
“青藏鐵路行車調度指揮系統運用了很多新技術,是一條真正意義的‘數字化鐵路’”。青藏鐵路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它代表了中國鐵路未來建設的方向。”
由西寧至拉薩的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達960公里。由于海拔高,不適宜人長期居住和工作,青藏鐵路全線45個車站,只設置了7個有人車站。
為此,中國鐵路部門在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引進和開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技術和新裝備,采用先進的GPS衛星定位技術,并與無線數字移動通信技術(GSM-R)相結合,調度部門和列車都配備GSM-R專用手機、海事衛星電話,對鐵路實行數字化管理,改變傳統的運輸指揮方式。
在設在西寧的指揮中心,記者了解到,對青藏鐵路正在運行的列車,指揮中心可以根據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并追蹤列車所在的方位,隨時了解列車的運行狀況。同時,火車司機也可以隨時知道列車行駛的具體位置。他們之間可以通過專用手機即時聯絡。
GPS系統是一個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無線電導航、定位和定時的多功能系統,已在很多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的上海、天津等城市在公共汽車、出租車等行業普遍采用了這項技術。
過去,中國鐵路行車調度指揮部門了解列車運行位置,主要是根據列車在行駛中車輪擠壓激活埋在軌道中的電路傳導出的信息來判斷。列車由于運用的是車載無線通信電臺,信號覆蓋范圍小,也不夠穩定,列車司機與調度指揮部門互相聯系,都必須通過列車行駛中的附近車站中轉,不夠即時直接。
青藏鐵路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統,與機車車載計算機、無線數字專用手機結合后,可以實現機車和地面之間列車控制信息的實時傳送,達到控制列車運行的目的,確保列車安全運行。
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全長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運營。2001年6月,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正式開工建設。歷經5年建設,2005年10月竣工。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試運營。
專家指出,未來5至15年,中國快速鐵路和高速鐵路還會有很大的發展。鐵路提速和客運專線網絡化、智能化、綜合化的行車調度指揮系統,需要高度可靠、高度安全,以及透明、雙向、大容量的車地安全和調度指揮信息傳輸通道。青藏鐵路對這些先進技術的采用將為中國鐵路建設提供很好的示范。
2005年底,中國鐵路總營業里程達到7.5萬公里,到2020年,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0萬公里。(來源:新華網,作者:記者張濤、錢榮、呼爾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