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早于炎帝、黃帝,“三皇之首”。伏羲誕生于天水,風姓,其母華胥氏。史載:“華胥于雷澤履大人跡,而生伏羲于成紀”即今秦安、秦城一帶。后徙至陳倉(今陜西寶雞),又都于陳(今河南淮陽),死后葬南郡,說明天水是名符其實的“羲皇故里”。
清朝學者張澍在其《姓氏尋源》中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華民族歷史潮流上曾出現過11996個姓氏,追根溯源都出于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之道。從古文獻和考古文物所揭示的資料來看,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姓是伏羲的“風”姓。伏羲是中華
民族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陳結網、教漁獵、嘗百草、藝五谷、定姓氏、制嫁娶、演八卦,實現了人類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創造了龍的圖騰,繁衍了隆德創人。對此,先秦文獻中已有記述,特別是唐朝司馬貞為《史記》補寫的《三皇本紀》,確立了伏羲氏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首席地位。如今我們仍在使用的姓氏有3000多個,追本溯源,萬姓同根,根在周口。(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