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九月二十九日電 題:蔡勝佳:分享臺灣農業發展經驗 推動兩岸農業合作
中新社記者 周建琳
蘇州太湖生態觀光農業高峰論壇今天上午開幕,“中國海峽兩岸農業協會”理事長蔡勝佳與會并作了精彩的演講。對蘇州情有獨鐘的蔡勝佳,從九年前第一次來蘇州至今,他大約數了一下已有十多次,風景秀美的西山更被他譽為“世外桃源”,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西山是未來的走馬瀨農場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蔡勝佳對農業有著深厚的感情,曾在臺南農會服務三十多年。回憶從前,六十多歲的蔡勝佳依然很動情,他說,一九七二年到新西蘭考察,第一次發現很多都市人都到那里的農村去休閑旅游,并玩得非常開心。這讓他想到自己的家鄉,頓時產生了回臺灣也要建設一個休閑農場的心愿。八十年代,在美國完成企管博士學位之后的蔡勝佳開始著手規劃開創走馬瀨農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走馬瀨農場已是一個集觀光、生態、休閑、教育等為一體的農場,成為臺灣眾多農場中一個成功的典范。
四年前,蔡勝佳輾轉在大陸物色一個能將臺灣“三生”農業異地“移植”的地方,而太湖中的西山島無論是地理條件、氣候環境還是農業資源都讓他心動。 在反復考察基礎上,蔡勝佳結集了眾多農經專家專門成立了一個“太湖西山農業規劃團”,并應邀前往,替西山農業量身定制了開發方案。
蔡勝佳將西山視為寶地。他說,西山的茶、梅、魚、水田等都可進行深加工從而發展成產業。如西山的梅就是一個亮點,可以通過舉辦梅花節等活動做成一個梅花產業。但蔡勝佳更希望能在不遠的將來把西山建成另一個“走馬瀨農場”。
分享臺灣農業發展經驗
蔡勝佳說,臺灣農業有著五十年發展的輝煌歷史,農業曾是臺灣主要的經濟支柱。臺灣有著優良的品種、很高的農業應用技術、健全的農業推廣機制、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等。尤其是這二十年來,臺灣的“三生”農業做得非常成功,這些寶貴的經驗可以供大陸借鑒。同樣,臺灣經歷過的錯誤,大陸可避免重蹈覆轍。
目前,臺灣休閑農業經營者已達一千五百家以上,形成了觀光果(菜)園、休閑農場、市民農園、假日農市等七種類型。臺灣最早經營的走馬瀨農場、東勢林場原為一日游之休閑農場,目前再重新定位,走馬瀨農場定位為度假、會議、鄉土旅游養生多日旅游基地。有的農場則朝著教育實驗方向發展。
蔡勝佳透露,他將充分運用和借鑒臺灣農業開發經驗,把農業與觀光、休閑、生態、旅游、居住,乃至農民致富緊密相結合,把未來的西山建立于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農業體系之上,力爭成為祖國大陸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地區。
兩岸優勢互補開拓新市場
由于休閑農業依賴于有錢有閑,并有高度的可替代性。蔡勝佳認為,休閑農業目前也面臨不少的困難,如各休閑農業經營形態類似,無法將市場區隔,顧客會隨時以更新、更方便、更便宜的活動予以替代。因而投資休閑農業就意味著投資者會面臨投資大、受益慢等困難,從而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蔡勝佳認為,休閑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此外,農業雖是一種自然、健康,充滿生命力,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產業,但隨著工商業發展、科技發達、社會變化,農業長期陷于低值經營,成為弱勢產業。加入WTO后小農體制農業更是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形勢不容樂觀。要突破這些困境,蔡勝佳認為,加強兩岸合作非常重要。
蔡勝佳說,由于兩岸農業的發展程度、環境條件不同,競爭力也不同,因而存在廣闊的交流空間。大陸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廣闊的土地,龐大的農村勞動力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臺灣在產、制、銷方面比大陸進步。兩岸如能在農業上合作,必能開創互補互利之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