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九日電 題:為中國與海外經貿交流鋪路
作者 美國《美華商報》社長兼總編周續庚
經濟利益是聯系美中關系的重要紐帶。
中國加入WTO前,美國為促進美中貿易,經由參、眾兩院立法,給與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此方案每年討論一次。有一年,參眾兩院通過了撤銷中國最惠國待遇決議,卻被當時總統克林頓否決。
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盡管美中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上有很大不同,甚至對立;但經濟利益把兩個國家聯系在一起。
為華人經濟的繁榮努力
一九九七年《美華商報》創辦時,美國華人主要經濟支柱是餐飲、保險、貸款和房地產經紀等,律師醫生、從事高科技和經貿活動的是鳳毛麟角。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一家食品健康研究機構把美國人最愛吃的中餐——宮保雞丁拿來化驗,發現脂肪量、熱量大大超過美國規定健康標準。在主流媒體炒作下,中餐館營業額下降四成。
商報開辟“中華美食”專欄,介紹中國菜的做法、吃法和營養成分,說明中餐是健康的,遠遠好過麥當勞、肯特雞之類的垃圾食品。
為促進美中經貿交流鋪路
放眼美中兩國間經貿交流,《美華商報》在北京、上海設辦事處,在廣州、杭州、重慶有聯絡處。每年我有一半時間在國內。
占美國企業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小企業,對中國市場很難有全面了解。報社正在籌辦美中中小企業論壇暨項目洽談會,為美中兩國中小企業合作提供商機;
積極籌備美中家族企業研討會,以促進中國家族企業轉型和發展;
正與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美國女企業家聯盟共同主辦美中女企業家論壇暨項目洽談會,計劃今年十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
舉辦這些論壇及商貿洽談會,目的就是在美中之間架起一座經貿橋梁,促進兩國經濟共同發展。
十幾年以來,華人在海外辦報,很難把辦報作為謀生的手段;作為一個平臺,媒體可以去開展相關業務。即所謂“以商養文”。
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將來也會越走越寬。希望今后能為美中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來更大的貢獻。(完)